记计算所夏令营经历
声明:本文章将不涉及任何具体的面试内容,除了熟知的英文自我介绍环节。
报名夏令营
报名过程其实没什么可说的,注意一下计算所的官网通知,按要求注册填报系统进行填报即可。另外,计算所还会单开一个问卷进行导师填报,因为当时我认定了目标就是微处理器中心,所以联系了实验室的老师后,我只报了第一志愿导师。
夏令营基本情况
计算所是真正的 ddl 战士,官网上“六月底公布录取结果”的含义基本上就是“七月初”了,所以大可不必着急。公布入营名单后,首先计算所会给每个入营的同学发送一封邮件,说明一些具体内容,以及电子材料的提交说明(这封邮件不出意外地也是卡点发的,我收到时离 ddl 只有两分钟)。除此之外,各实验室也会根据报名情况进行单独的联系(与是否入营无关),主要是通知进行各实验室的考核,期间要保持邮箱和手机的畅通。
夏令营一般就在公布入营名单的下一周开营,夏令营活动基本上是讲座 + 各实验室的招生宣讲,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听,时间在 2 天左右。这两天的活动结束后,就进入了各实验室的考核环节,根据实验室的不同,可能会安排笔试、机试和面试,一般面试是必不可少的,一些报名人数比较多的实验室通常会安排笔试和机试。
面试过程中的心路历程
因为我只报了第一志愿导师,因此也只收到了微处理器中心的面试通知,而微处理器中心的考核方式只有面试,最后我也成功通过了面试。虽然只有面试,但我十分地紧张,从头一天晚上一直提心吊胆到进入面试的会议。
回想起来上次参加这种“决定人生走向”的面试,还是 3 年前进入国科大之前的“综合评价”面试。那次面试经历给我留下了不小的阴影。它的面试形式是 4 - 5 人一组一起面试,而我记得和我同组的有一位口才非常好的人大附同学,对老师所提出的任何问题,他都能侃侃而谈,而我却是闷不作声,这让我感到十分的自卑。对于我这种从小就十分内向的人来说,面试那十几分钟简直能要了我的命,因此我一度十分反感这种“以口才论英雄”的考核形式。但是出乎意料的是,最后我的综合评价成绩竟然还不错,最后我也通过综合评价的方式走进了国科大的校园。
回到这次面试,虽然在面试的前一天,实验室就已经发通知明确了面试的基本内容(之前我也向学长咨询了一些),但我仍然十分恐惧。恐惧的来源是对自己极度的不自信,我常常会想“要是英文自我介绍的时候卡壳了怎么办?”“要是老师提的问题我答不上来怎么办?”等等。我的脑中常常模拟出一些我处境十分难堪的场景,随之而来的是心跳加速,精神也变得紧张。因为我被安排到下午进行面试,因此我度过了一个十分煎熬的上午。在精神极度紧张的情况下,即使开着空调,我仍然满头大汗,并且没办法坐下来安心地“复习”英文自我介绍:每隔几分钟,我必须要离开座位,到屋子里走一圈,才能回到座位上再待几分钟。
混混噩噩地度过了一上午,终于,面试组秘书在群里 @ 了我,通知我进入会议。我已经完全想不起来当时以什么心情进入会议,但是奇怪的是,进入之后我的心情竟然平静了下来。这种感觉就好像紧张的我发生了一次“中断”,然后由另一个我接管了对我的控制。面试过程非常顺利,英文自我介绍没有卡壳,老师的问题我也一一回答,并且提前十多分钟就结束了面试。最后,在所有面试结束后不到半个小时,我收到了面试通过的消息,总算是有了一个结果。
后记
最离奇的经历无非就是面试过程中的“中断”,那么“另一个我”到底是谁呢?也许是我的深层的意识。这也许与我在学习中一贯采取的“不求甚解”的方法论有关系。
所谓的“不求甚解”,指的是我在学习知识时,尤其是第一次学习新东西时,通常遇到我无法理解的东西,不会花过多的时间和经历“死磕”。这不是矛盾的吗?什么东西都不弄懂,那最后不是什么都没学会?第一次没搞明白的东西,其实在试图理解的这个过程中,大脑已经在不知不觉中加深了印象,只是我自己还不认可。那么,当未来的某个时间点,又遇到它的时候,原来的印象迅速地被调用出来,在完全不同的情景、灵感下,很容易对之前不理解的东西产生新的启发。虽然新的探索可能仍然是失败的,但是它又进一步加深了大脑对知识的印象。久而久之,一般三五次,在不同的启发之下,许多知识便被我不自觉地掌握了。
本博客所有文章除特别声明外,均采用 CC BY-SA 4.0 协议 ,转载请注明出处!